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它們是先民創造出的最具能量與威力的神獸,從早期玉豬龍的簡約形式發展到后世復雜威嚴的龍形象,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創造創新精神;它們可以飛天、可以潛淵、可以興云致雨,神通廣大,代表著自強進取精神;它們是集海陸空九種動物外形為一體的神獸,寓意著包容和諧的精神。
龍被視為神秘而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一種圣靈,中華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,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,歷代帝王也都自命為“真龍天子”。
紫禁城曾是明清皇宮,是“真龍天子”皇帝的宮殿所在、生活所居,因此在營建之時,多以龍的形象來裝飾,造作用器亦以龍紋為尚。今天作為公眾均可參訪的博物館——故宮博物院,觀眾目之所及,從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,到琳瑯滿目可移動文物的個體,龍可謂無處不在。
按照故宮博物院員工王俊臣、胡勇進曾經的統計,太和殿里的龍總計達到13844條。近期,故宮又對太和殿里的龍進行了一次相對科學的統計,那么究竟會是多少條呢?打開視頻,傾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、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任萬平講述故宮龍的故事。
來源:《縱橫雜志》公眾號
責任編輯:臧劍
請輸入驗證碼